【最新成果】IEEE Spectrum中文版报道我校倪渊教授团队“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进展
《科技纵览》2023年11月封面页及目录页
倪渊教授课题组研究进展页
文化产品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评估文化产品的产权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其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成为了当前文化产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评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涉及到作品原创性、市场需求和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同时,确权标识等技术的应用则是保护文化产品权益,防止非法复制和盗版的重要手段。
近日,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旗舰杂志IEEE Spectrum中文版《科技纵览》11月刊第136期报道了我校伟德bv国际体育倪渊教授团队在文化产品价值评估和权益保护方面的成果。IEEE Spectrum是IEEE的旗舰科技杂志,被全球超过40万名工程师关注并阅读。该成果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技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成果亮点
1、构建了适应海量文化产品产权授权交易需求的、基于全链条价值要素的文化产权大数据价值评估模型,覆盖电影、UGC、影视剧、绘画、书法以及瓷玉器等6类文化产品,评估准确率达到90%。
2、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确权标识隐蔽嵌入方法和基于模拟攻击的多适应性确权标识鲁棒提取方法,可有效抵抗5种常见侵权攻击手段,平均提取准确率达到95%以上。
3、开发了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联盟链存证技术,以及融合数字水印、深度学习与区块链跨链验证技术的追踪查证方法,实现了权属证据多尺度链上链下自动比对与全网侵权追踪查证。
成果简介
一、针对文化产品产权授权交易环节中,产权大数据孤岛化明显、智能化评估手段缺乏、评估结果置信度低等问题。项目组基于改进LDA模型对文化产品产权多源异构大数据进行价值要素系统性挖掘,形成价值评估指标要素池;再利用2阶段集成多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对各指标要素的类内与类间关联关系进行划分聚类,实现多类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指标的统一表示。依据文化产品不同属性类型和数据特征,采用自适应集成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构建最优智能价值评估模型,大幅提升评估准确性。同时,考虑文化艺术品差异化的特征属性与形态差异,分别提出影视作品“局部-全局”和文化艺术品“图文特征-数值特征-类比样例”的多维可解释技术,实现评估结果的多维可解释。当前,团队开发的“文化艺术品和影视作品产权价值智能评估系统”,已在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了实证应用,为产业界实际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1文化产品产权大数据建模与价值评估关键技术
二、针对文化产品产权流转确权环节中权属标识易被感知、受攻击畸变性高、嵌入与提取性能不足等问题。项目组提出了具备唯一性、关联性、鲁棒性和长度可变性的三维确权标识结构及对应的生成与解析方法,确保每个文化产品生成唯一与之对应的确权标识,支持后续确权和维权。在确权标识隐蔽嵌入与鲁棒提取方面,提出了包括注意力聚焦的确权标识嵌入模块和图像干扰引入模块的数字水印嵌入模型,以确保在图像经历多种处理后依然能够鲁棒提取;另一方面提出了包括确权标识判别、确权标识提取两个模块的数字水印提取方法,能有效抵抗5种常见攻击手段,平均提取准确率达到95%左右,有效保障了文化产品产权确权和溯源工作。
图2文化艺术品确权标识嵌入与提取关键技术
三、针对文化产品产权流转确权、维权环节中登记注册服务效率低、周期长,追踪查证认定难、采信难等问题。项目团队融合多维特征识别与加密算法,通过“数字指纹”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多维特征进行立体识别、自动提取与上链加密,实现高可信、高效率、可追溯的确权注册服务。同时,面向全网播放平台、阅读平台、内容资源、内容创作、版权交易平台等多源渠道,构建文化产品追踪查证、资源对比库。将目标文件和登记注册数据进行比对,再运用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对侵权信息进行收集并结合多模态链上数据验证,完成文化产品权属使用的自动追踪查证服务。
图3 基于区块链的自动比对与追踪查证关键技术
供稿:朱兆海;图片:操乾;审核: